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争议精选解答 > 三个月试用期

三个月试用期

时间:2024.03.15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 阅读:1018人
律师解析:
试用期约定3个月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劳动合同期限时长,在三年以上的才能约定3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是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无补偿。如果是不胜任工作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

旷工是严重违纪行为,如何扣发工资,法律没有规定,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曾经有扣一罚一的做法,扣一天工资,另行处罚一天工资。司法实践中对此是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劳动者是否都应享受同工同酬待遇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派遣劳动者应与用人单位员工同工同酬,享有相同薪资待遇。若无法找到同类岗位劳动者,应按照法律法规,参照相似环境劳动者薪酬水平调整。确保派遣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浏览量:1172 2024-06-08
  • 企业要求员工调岗降薪是否违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企业调岗降薪需依法协商,达成共识后不违法;擅自行为属违规。劳动合同变更须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不得违法。单方变更合同,劳动者有权解除并索要经济赔偿。

    浏览量:1098 2024-06-08
  • 单位合同到期不续签,是否有补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单位不续签需支付经济赔偿。但若单位提高条件求续,劳动者拒绝或不愿续签,将无法获赔。赔偿金额根据服务年限计算,每年可得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浏览量:1133 2024-06-08
  • 遭遇恶意欠薪,员工该怎么办

    钟玉琳律师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播放量:1476 2022-06-07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

    钟玉琳律师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由于社会保险、薪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例如专业性的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等,进行的和解性咨询,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达到法律咨询、和解方式等的说明。

    播放量:1350 2022-06-07
  • 劳动争议向法院起诉前提条件是什么

    钟玉琳律师

    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播放量:831 2022-06-07
孙浩律师

浙江冠森律师事务所

浙江冠森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有更好的服务意识和更多的耐心、更能够集中精力追求当事人想要和需要的结果。

咨询该律师
  • 劳动纠纷法院起诉时效是多久

    1478人阅读

    劳动争议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公司强制给孕妇调岗有权拒绝吗

    1048人阅读

    孕妇有权拒绝公司强制的岗位调离。公司未经协商不得擅自变更劳动者岗位,岗位变动需具备合法依据。若无法达成共识,孕妇可留在原岗位,并可要求公司承担相应责任。若选择离职,孕妇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 公司领导直接炒掉老员工吗

    1725人阅读

    企业管理者在解雇员工方面并无随意权力,若违反法律规定强行解约,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对于非过错性离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但若是用人单位过失导致员工被辞退,则无需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因此,企业在处理员工离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 公司有权罚款吗

    1916人阅读

    公司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仅行政执法机构如公安机关等有权依法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但公司有权制定和执行内部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定或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员工,可采取制裁措施,如要求支付赔偿金,但需确保员工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