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子女抚养精选解答 > 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时间:2024.02.19 标签: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 阅读:1440人
律师解析:
想要争取孩子抚养权,就得证明自身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利的。也就是说,和哪一方生活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法院一般都会判给谁。
所以想要争取小孩的抚养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1、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证实自己优于对方。
2、孩子生活环境方面,如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
3、孩子的意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想要争取孩子抚养权,就得证明自身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利的。也就是说,和哪一方生活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法院一般都会判给谁。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

申请人至迁入地派出所申报,同时提交以下材料:1、投靠申请;2、投靠人和被投靠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3、投靠人与被投靠人之间关系证明;4、被投靠人房屋所有权证和同意投靠......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会坐牢吗

    万鹿勇律师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不给子女抚养费不至于坐牢,但是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播放量:311 2022-06-09
  •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易轶律师

    如果孩子2周岁以下的话,抚养权会归由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年满8周岁,则会参考孩子的意见。孩子2到6周岁,此时抚养权参考的因素最多,建议您收集平时您照顾孩子更多,您的经济条件优于对方,工作稳定性更强等证据证明您的抚养条件优于对方。

    播放量:777 2022-06-09
  • 指定监护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刘双律师

    指定监护适用的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争议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后一顺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顺序的人担任,或同一顺序的人相互争着要当监护人的。

    播放量:307 2022-06-09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抚养费是给付之诉吗

    1039人阅读

    子女抚养权纠纷常涉及抚养费支付问题,属于给付之诉。抚养费标准通常根据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的稳定收入来确定,占比可从总收入的20%至30%。若有多名子女需共同抚养,监护人承担比例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工资”应包括固定奖金、津贴等非现金收入。计算抚养成本时,还需考虑其他必要收支。

  • 抚养费和扶养费是多少

    1983人阅读

    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需支付抚养费,有稳定收入者,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两个以上子女,比例通常不超过月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者,可根据年度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特殊情况可调整比例。无收入或下落不明者,可用财产抵扣抚养费。

  • 抚养费法定标准是怎样的

    1912人阅读

    我国法规规定,支付抚育费一方如收入稳定,应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涵盖儿童生活、教育和医疗等费用。具体数额应考虑被抚养人需求、支付方经济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

  • 夫妻双方监护权可否转移

    1886人阅读

    监护权可在特定条件下,于有资格人士间通过协商转让,须若父母双亡或失能,则由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或兄弟姐妹等具备监护能力者担任。转让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