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罪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另否具有因果关系等。倘若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如事故发生纯属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笔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造成,则就不应以本罪论处。当然,事故发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不应以该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责任。

二、本罪与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在主观方面都出于过失;在客观方面,都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但它们是不同性质的犯罪,应严格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主要区别是:

(1)前者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虽然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构成该罪主体,但他们也必须是在操纵交通工具、交通设备,与交通运输人员不同的,仅是他们不具有交通运输人员身份;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前者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严重后果是由于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的;后者的发生与交通运输活动无关,严重后果是由于行为人在交通运输活动以外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马虎草率、粗枝大叶,不细心谨慎引起的。

三、本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界限

两者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四、本罪与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两者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都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两者存在明显区别:一是主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驾车撞人的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二是客观方面的要求不同。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才构成为犯罪。

五、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不之处在于,一是侵犯交通运输安全的侧重点不同。交通肇事罪侵犯的主要是公路、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重大飞行事故侵犯的是航空交通运输的安全,铁路运营事故罪侵犯的是铁路交通运输全。二是在客观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内容略有不同。三是犯罪主体不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航空人员,包括空勤人员与地面人员;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铁路职工。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5-03 08:14:00

酒驾加肇事逃逸怎么判

最近回复:

解析:对待酒后驾车并导致事故发生且再实施逃逸行为的违法行为,依法需给予相应的刑事惩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所示:首先,若该逃逸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最终死亡,对肇事者应判处七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其次,如逃逸行为与受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无直接关联,则肇事者需承担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之责任;此外,以下几种情况可酌情减轻处罚,包括自首、立功表现、初次违法犯罪、诚挚悔过、积极赔偿以及获得受害人家属谅解等等。相反地,若存在以下情形,则可能会加重处罚力度,例如情节恶劣、拒绝积极赔偿、态度傲慢无礼、在解释问题时缺乏诚实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3 07:11:00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没有谅解书能不能判缓刑

最近回复:

解析:在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中,即便缺乏受害者或其家属出具的谅解书,只要犯罪嫌疑人满足缓刑的法定条件,仍有可能获得缓刑判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并且根据其犯罪情节及悔过表现综合判断,若适用缓刑不会再产生实质性危害社会行为,则可依法宣告缓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4-05-03 06:40:00

交通肇事有谅解书会判刑吗

最近回复:

解析:倘若交通事故的肇事方已经触犯刑法,纵然获得受害者达成谅解,仍然可能面临实际刑罚。究竟是否需要接受实际惩罚,并不会因为得到谅解而有所变化。然而,倘若受害者能够提供谅解书,那么法院在进行量刑时通常会予以适当考虑,从而减轻或减少对其的惩罚力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3 05:04:00

肇事逃逸签了谅解书还有什么程序

最近回复:

解析:在刑事案件中,当受害者或者其家属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涉及之行为表示理解与原谅时,即会签署谅解书。在这个环节之后,流程将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所述:-若该刑事案件已进入公诉阶段,并且双方已经达成了谅解共识,那么这份谅解书便可以递交给负责此案的办案部门,由他们将其纳入案件材料之中,并随着案件的进展一并移送至审查起诉机关进行进一步审理。在最终的判决过程中,谅解书将被视为减轻处罚的重要参考因素。-而若是自诉案件,则意味着被告人与受害者之间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解决问题。在此情况下,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对被告人的指控,也就是要求被告人撤回自诉。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七十六条办理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犯罪嫌疑人是否与被害方达成和解或者调解协议,或者赔偿被害方损失,取得被害方谅解,或者自愿承担公益损害修复、赔偿责任,作为提出量刑建议的重要考虑因素。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并且愿意积极赔偿损失,但由于被害方赔偿请求明显不合理,未能达成和解或者调解协议的,一般不影响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对于符合当事人和解程序适用条件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和解协议书和被害方出具的谅解意见应当随案移送。被害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协调办理。

2024-05-03 03:52:00

肇事死亡一人判几个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最近回复:

解析:若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则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一名人员死亡且对事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者,将依法被判处刑事处罚。此类行为已然触犯了我国《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条款,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而若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选择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制裁,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倘若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那么犯罪嫌疑人将面临最高可达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3 03:18:00

电动车肇事逃逸一般找得到人么

最近回复:

解析:若电动汽车在肇事后逃离现场,虽可寻找其踪迹,但对于事故中的另一方而言,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将借助各类监控设备展开调查,以期追寻到逃逸的驾驶员。然通常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后若有任一方仓促离场,那么对该逃逸者,法律将其视为承担事故全责之人。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2024-05-03 01:24:00

醉驾肇事逃逸轻微碰撞应该怎么处理

最近回复:

解析:在交通领域,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被视为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需承担相应更加严格的法律制裁。交通事故发生后,受伤害一方往往陷入孤立无援、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的紧急状态之中。由于此番危局是肇事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引发,因此肇事者理当尽速采取措施解除其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然而若肇事后选择逃避责任,未能履行法定职责,实际上便构成了新的违法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4-05-03 01:08:00

怎么算是交通肇事逃逸罪

最近回复:

解析:所谓的“交通肇事逃逸”,乃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选择驾车或丢弃车辆以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以及故意躲藏隐居的事实。对于判断一个行为人是否构成本规定所界定的“交通肇事逃逸”,应当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详尽且深入的分析与判定:首先,要考察行为人为何明知自身已引发了交通事故,以便从多个角度、多方位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包括考虑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时间、地点、路况环境,以及行为人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等因素。其次,要审视行为人是否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意图,这其中既包含了对刑事法律责任的逃避,同时也涵盖了对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的逃避。最后,需要考察行为人在客观事实上是否确实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2024-05-03 01:06:00

交通事故肇事监控可以给受害者吗

最近回复:

解析:确实如此,然而,一般的操作习惯往往是在交通事故责任被确定之后才进行。关于交通事故的视频资料,您可以尝试从当地的警局处获取,但是请注意,您需要首先与负责处理该事故的当值警察取得联系并请求查阅相关监控记录,随后警方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可能仅批准您拷贝特定时间段内的录像内容,而对于其他时间段的录像则不予以许可。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十六条对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事后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各方当事人签名的“交通事故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材料,或者交通事故原始现场的照片、录像等证据。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交通事故类别,决定交通事故处理的适用程序。

2024-05-03 01:02:00

交通肇事负主要责任方要承担什么责任

最近回复:

解析:本起交通事故应由肇事方承担全部责任。当发生交通事故且其中一方承担全部责任时,受伤者所应获得的赔偿金额理应由造成侵权行为的责任人负责支付;如有侵权行为人所驾驶的机动车已购买相应的保险,则该保险公司可在其所设立的保险额度范围内为受害者承担赔偿支出,超出该范围的赔偿款项则需由侵权行为人自行承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