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隐瞒、谎报军情罪
  • 什么是隐瞒、谎报军情罪

    隐瞒、谎报军情罪,是指军人故意掩盖真实的军事情况不报告或者报告不真实的军事情况因而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查看详细>>
  •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所有参战的军人,但主要是担负报告各种军事情况任务的通信、侦察、机要、监听、破译等人员。这些人员担负着向上级报告军情的特殊职责。其他军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如担负警戒任务的哨兵,发现敌情故意隐瞒不报或者作虚假的报告,即属隐瞒、谎报军情。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将会对作战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其犯罪动机有多种,如为邀功请赏而编造情报;因贪生怕死而夸大敌人的实力等。如果行为人是为了准确核实情况而没有及时报告,或者因情况紧急来不及进一步核实情况,造成误报或者错报,都不应认定行为人有隐瞒、谎报军情的主观故意。行为人因过失而谎报军情的,如果对作战危害十分严重,可按《刑法》第425条擅离、玩忽军事职守罪论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情报告秩序。在战争中,要争取作战的胜利,必须依靠正确的指挥,而正确的指挥有赖于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军情。我军合成战斗的基本原则明确要求我军各级领导机关和指挥员,必须弄清敌军情况,了解我军和友军情况,熟悉战斗环境,从中找出在当时情势下敌我双方战斗行动的规律性,据以确定有效的战法,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作战计划,及时调整作战部署,正确指挥作战行动,组织部队夺取作战的胜利。我军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为了保证上级领导机关和指挥员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我军条例条令规定了严格的情况汇报制度。如《内务条令》第141条规定,下级应当主动向上级报告情况,连向营、营向团(旅)应当逐日报告一日工作情况,发生事故、案件和遇到特殊情况立即报告,执行重要任务时要随时报告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等。因此,下级和部属向上级和首长报告情况是法定的义务和军人的职责。隐瞒或者谎报军情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军情报告秩序,使得上级领导机关和指挥员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导致决策失误,指挥不当,将给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隐瞒、谎报军情,对作战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军情是指与军事特别是与作战有关的情况,如敌军的兵力、装备、部署、活动等情况,我军及友军的兵力、装备、部署、作战准备、战斗进展、战果战绩等情况,战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情况,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况等。军事情报机关搜集的情报,不论其内容与军事活动有无直接关系,都属军情。所谓隐瞒军情是指将按规定应该向上级报告的军情隐而不报,掩盖事实真象。所谓谎报军情是指违背客观事实,将编造或者篡改的军情向上级报告,欺骗上级。隐瞒军情和谎报军情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实施,即隐瞒真实军情的同时谎报虚假的军情。隐瞒军情和谎报军情的行为结合在一起实施时,作为选择性罪名,不进行数罪并罚,只定一个隐瞒、谎报军情罪。隐瞒、谎报军情必须是对作战造成危害,才构成犯罪。例如,因隐瞒、谎报军情扰乱了作战部署,贻误了战机,影响了作战任务的完成,或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使部队遭受较大损失等。如果没有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可按军纪处理。

    查看详细>>
  •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本罪和拒传、假传军令罪侵犯的客体相同,主观上也均由故意构成,而且并列规定在同一条款内,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别。

    二者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隐瞒、谎报军情罪的主体一般是担负侦察、通信、译电等任务的军职人员,但也包括其他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要件只能是负有传达命令任务或发布命令职权的参战军职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隐瞒军情罪表现为故意将真实的军事情况掩盖起来,不报告给上级,从而造成危害的。谎报军情罪主要表现为编造虚假军事情报,从而使上级领导机关难以准确判断敌情,给作战利益带来损害;假传军令罪主要表现为发布或传达虚拟的或不真实的命令,给作战利益造成危害的。

    二、本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制造谣言,致使军心不稳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谎报军情罪的行为人,一般是负有传递、报告各种军职情况等特定职责的人。而战时造谣惑众罪则是任何参战人员均可构成。

    2、客观要件不同。谎报军情罪是对作战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谎报军情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则表现为在战时造谣惑众,致使军心动摇的行为,主要指散布在装备、士气、战绩、伤亡情况等方面吹嘘敌人、贬损我军的各种谣言。

    三、本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的界限

    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都有隐情不报的行为特征,而且遗失武器装备本身也属于军情,特别是遗失了重要武器装备,如将遗失武器装备的情况隐瞒,将可能造成隐瞒军情罪与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定罪上发生混淆。

    二者的主要区别:

    1、隐瞒军情罪以隐瞒军情为主要特征,而遗失武器装备罪以遗失武器装备为主要特征,不及时报告仅是遗失武器装备是否构成犯罪的限制性条件,不能单独成为遗失武器装备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2、隐瞒军情的行为人并不一定就是军情本身的当事人,而在遗失武器装备罪中,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人就是遗失武器装备的行为人。

    3、隐瞒军情罪是故意犯罪,而遗失武器装备罪是过失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遗失武器装备后不及时报告的,一般不能以隐瞒军情罪论处,除非已对作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继续以遗失武器装备罪论处,将造成明显的罚不当罪,才可考虑对其不及时报告的行为以隐瞒军情罪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详细>>
  • 隐瞒、谎报军情罪怎么判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立案标准

    隐瞒、谎报军情罪,是指故意隐瞒、谎报军情,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造成首长、上级决策失误的;

    (二)造成作战任务不能完成或者迟缓完成的;

    (三)造成我方人员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三人以上的;

    (四)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用物资损毁,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的;

    (五)对作战造成其他危害的。

    查看详细>>
  •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5-01 11:45:41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初范怎么判刑

郁华僖律师

郁华僖律师 最近回复:

需要具体情节、数额确定,建议尽快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辩护、会见、申请取保候审、收集能够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缓刑证据,需要帮忙和我电话联系(壹捌零零壹肆伍柒肆捌玖)

2024-05-01 10:34:00

掩隐罪涉嫌诈骗金额9万怎么判

最近回复:

解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数额为九万的诈骗行为,依据现行法律规定,通常会被判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范围内,并且需要附加罚金处罚。关于诈骗犯罪的判罚标准,具体如下:1.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案件,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同时还将被处以罚金或单处罚金;2.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案件,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也需承担罚金处罚;3.而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案件,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将被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01 09:36:00

军人犯贪污罪怎么处罚

最近回复:

解析:关于军人犯罪行为的司法处理机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类案件应当交由军事检察院予以立案侦查并完成侦查工作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待罪案审核完毕后,便将进入军事法庭进行最终判决环节,如同普通刑事案件遵循刑法原则进行审判一般。具体而言,对于犯罪金额达到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个人罪犯,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还可附加没收其财产;若情节特别恶劣者,则可能被判处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对于犯罪金额介于人民币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的个人罪犯,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样可附加没收其财产;若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对于犯罪金额在人民币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个人罪犯,可判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者,则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至于犯罪金额未达人民币五千元且情节较轻者,可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此外,对于多次实施贪污行为但未经处理的情况,应按照累计贪污金额进行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2024-05-01 09:23:00

帮人取钱19万掩饰隐瞒犯罪怎么处罚

最近回复:

解析:对明知是犯罪行为所获取之财物及由此衍生之经济利益进行窝藏、转移、购买、代替销售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掩盖和隐瞒者,将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缴纳相应数额的罚金。若情节严重的话,则将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仍然需要缴纳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01 08:18:00

劳动者的“隐婚隐育”是否有可能构成欺诈

最近回复:

解析:依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劳动者所负有的告知义务,其内容仅限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基础信息和背景情况;然而,除了这些必要的内容外,劳动者并没有其他应当披露的义务。具体而言,劳动者的婚姻状况与他们所应聘的职位之间并未建立起直接的、必然的关联关系,因此,企业在获取员工个人信息时,其权利行使的范畴并不包括劳动者的婚姻状况。换言之,婚姻状况并不属于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能引发欺诈意图的因素之列,它既非企业作出聘用决策的法律依据,亦不在企业知情权的涵盖范围之内,因此,它并非是职工必须向雇主公开的个人信息。综上所述,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故意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并不足以构成对企业的欺诈行为,因此,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024-05-01 07:55:00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万元如何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最近回复:

解析:关于如何判定掩饰或隐匿犯罪所得数额的标准如下:首先,若行为人实施了掩饰或隐匿超过三千元但不足一万元犯罪所得以及其所产生的收益的行为,则被视为普通情形,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可能会面临掩饰或隐匿犯罪所得罪的指控;其次,如果行为人掩饰或隐匿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总价值达到了十万元以上,并且已经进行过十次以上的掩饰或隐匿行为,或者是进行过三次以上的掩饰或隐匿行为,且每次掩饰或隐匿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都在五万元以上,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被视为情节较为严重。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01 07:53:00

曝光出轨信息算侵犯隐私权吗

最近回复:

解析:根据曝露内容及搜集出轨证据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普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享有对自身个人信息及品质、私生活状态等方面的保密和适度利用的权益,未经本人许可,任何第三方均不得非法刺探、调查、披露、利用或者公之于众。如果存在侵权行为,受害者有权依据名誉权相关法规,提起诉讼,诉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向其公开致歉,甚至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