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遗产继承 >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是遗嘱继承吗?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是遗嘱继承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19 · 2486人看过
导读: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并不是遗嘱继承,赠与、遗产继承虽然都需要缴纳相关的税额,但是从法律角度来看,赠与、遗产继承在主体、使用范围以及表示接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事主体可以接受赠与,也可以拒绝,对于遗产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是遗嘱继承吗?

一、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是遗嘱继承吗?

根据法律的规定遗赠并不是遗嘱继承,两者的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

这是继承权和受遗赠权的根本区别所在。在我国,遗嘱继承权的主体仅限于法定继承人,而受遗赠权的主体则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国家、集体组织,简言之,法定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继承遗产的权利,就是遗嘱继承权;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包括国家、集体组织)按照遗嘱取得死者遗产的权利,就是受遗赠权。

2、表示接受、放弃的形式不同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权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两个月内作出,到期没有作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3、在适用范围上不同

继承权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定继承权,二是遗嘱继承权。因此,它既适用于法定继承,又适用于遗嘱继承。而受遗赠权仅适用于遗嘱继承,不适用于法定继承。因为只有在遗嘱继承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受遗赠权的问题。

二、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区别的相关法律规定

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非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遗嘱继承不成立。

而受遗赠人不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即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任何人,甚至是国家、集体 。《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接受赠与者需要纳税,遗产接受着也需要纳税,但是明确表示会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给他人的民事主体,一旦明确提出自己会赠与自己的财产,那么不管其是否离世,都可以办理赠与手续,这也是赠与与遗产及继承最大的区别之一。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遗产继承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遗产继承最新文章

遇到遗产继承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