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侵占辩护 > 公司是否成为挪用资金罪主体?

公司是否成为挪用资金罪主体?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5 · 3468人看过
导读:挪用资金罪的主体可以为公司,一般来说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监事都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其次,公司的集体行为造成挪用资金罪的话,也需要对相关管理层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理,具体相关处理方式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来进行确定。
公司是否成为挪用资金罪主体?

一、公司是否成为挪用资金罪主体?

挪用资金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三是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刑法条文

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挪用资金罪是属于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它侵犯了企业或者是股东的相关财产权。具体处罚措施要根据其设计的相关金额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是处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金额巨大的话,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职务侵占辩护相关

  • 325次阅读
  • 通常,寺庙不享有法人资格,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故在多数情境下,其不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但若寺庙设立如佛教协会等具有独立财务管理权的法人实体,这些实体则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主体。这些法人实体在享有自主管理财务权力的同时,也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024-09-06 1083次阅读
  • 2024.08.15 1945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之规定,这类人员若在职位权限范围内,挪用其所在单位的资金供个人私自使用或借予他人,若是挪用金额达到某种特定标准且超过了三个月份却仍未偿还,抑或是虽然没有超过三个月份但挪用的金额庞大并切已经用于营利目的,甚至是实施了非法活动,都可以被视为构成了挪用资金罪。
    2024-09-06 1165次阅读
  • 2024.08.17 1235次阅读
  • 431次阅读
  • 根据我国法律,公司股东也可能涉嫌挪用资金罪。若股东违反职责,私自挪用单位资金或借予他人,金额达到法定标准且持续三个月以上,或虽未达此标准但金额巨大、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将触犯相关法律。
    2024-09-06 1041次阅读
  • 2024.08.19 2140次阅读
  • 46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职务侵占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职务侵占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