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1 · 4937人看过
导读: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是:合同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等,双方可以围绕上述具体的条件来进行协商认定,并签订合同后具备法律效力,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一、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合同生效条件是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普遍应具备的条件。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合同生效的一般条件。《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界定标准

(1)当行为人与合同的当事人为同一人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可以成为合同的主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或使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行为时,可以作为合同的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的合同行为时,也可以作为合同的主体。另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满足日常零用的小额购买也认为是有效的。上面为自然人为适格的当事人之情形。若自然人为不适格的当事人,典型的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其所不能够独立进行的民事行为,此时他们所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后或其获得了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方可成为有效的合同。

(2)当行为人与合同的当事人不一致的时,只要代理人(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有代理权,那么其所订立的合同对被代理人(合同的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就法人而言,中国《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由此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仅于目的范围内享有权利能力。

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的签订应当基于双方约定的情况而定,特别是涉及条款存在违法的,那么合同显然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对于造成了侵权行为的,可以按照法律上规定的程序来进行起诉处理,并要求侵权赔偿违约金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