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环境保护 > 环境污染民事诉讼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规定有哪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规定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18674人看过
导读:涉及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首先需要确定好赔偿范围以及赔偿的义务人和权利人,然后再根据实际损失来对需要进行赔偿的义务人进行项目的赔偿。双方之间会针对于协商来进行一定的协商,协商不下的话可以通过法律诉讼解决问题。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规定有哪些?

(一)明确赔偿范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各地区可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提出细化赔偿范围的建议。鼓励各地区开展环境健康损害赔偿探索性研究与实践。

(二)确定赔偿义务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法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各地区可根据需要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范围,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三)明确赔偿权利人。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下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省域内跨市地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省级政府管辖;其他工作范围划分由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省级、市地级政府可指定相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省级、市地级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均有权提起诉讼。跨省域的生态环境损害,由生态环境损害地的相关省级政府协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在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区,受委托的省级政府可指定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由受委托代行该所有权的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制定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启动条件、鉴定评估机构选定程序、信息公开等工作规定,明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索赔工作的职责分工。建立对生态环境损害索赔行为的监督机制,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或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在索赔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答复。

(四)开展赔偿磋商。经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修复或赔偿的,赔偿权利人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就损害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际上还是涉及到权利被侵害的问题,涉及到被侵害的话,那么双方之间就要进行赔偿,赔偿首先是根据协商来进行赔偿,协商不下,通过法律诉讼由法院来对实际损失进行定额,然后下达赔偿方案,如果对方拒绝进行执行的话,可进行申请强制性执行。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环境污染民事诉讼相关

  • 环境污染侵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主要是赔偿因环境污染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在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中,法院一般采取客观标准,根据受害人所提供证据的客观公允情况进行判定,实践中常采用的方法:1.按鉴定评估报告来确定。2.按营业损失或其他可证明的收入,等等。
    2024-02-28 906次阅读
  • 2023.03.10 28345次阅读
  •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因与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磋商未达成一致或者无法进行磋商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一)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二)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2024-02-22 1337次阅读
  • 2023.03.07 2273次阅读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由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侵权责任人赔偿,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024-02-19 970次阅读
  • 2023.03.12 2758次阅读
  •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涉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案件,尤其是大气污染案件,考虑其具有扩散性和修复困难等特点,坚持源头预防、系统保护,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三种责任方式,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2024-02-29 1422次阅读
  • 2023.03.04 1882次阅读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包括清除污染物、应急处理、监控检测环境质量、修复受损生态及功能损失等费用。同时,因生态环境功能长期受损导致的损失,以及相关的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也应纳入赔偿范畴。这些赔偿内容全面覆盖了生态环境损害的各个方面,旨在保护和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024-05-05 1162次阅读
  • 2023.03.07 833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环境污染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环境污染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