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2030人看过
导读:可以处3-10年有期徒刑。被诈骗的处理方式有向公安机关报警,由警方参与抓捕犯罪嫌疑人,向网警举报诈骗分子的网站、诈骗账号等,当事人可以留存证据、配合警方调查,必要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具体如下文所述。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

一、诈骗罪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跟借贷的界定是什么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三、诈骗罪的证据都有哪些

诈骗罪的证据主要包括:

(1)、能够证明诈骗犯罪事实物证

(2)、被诈骗钱款转账记录、账本等书证

(3)、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所作的陈述。

(4)、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5)、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勘验、检查笔录等。

四、诈骗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根据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类。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以欺骗的方法骗回他人久借不还的欠款的,不构成本罪。无论所骗财物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他人所有,或者转归集体非法占有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会判多久刑期,处3-10年有期徒刑。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行为。希望通过上文中的法律知识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56次阅读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明确规定,对于取保候审,其最长时限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超出十二个月的法律要求。因此,无论是诈骗案等各类刑事犯罪的嫌疑犯,还是其被指控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均应控制在这十二个月以内。假如在执行取保候审过程中,发现被追诉方其实并无应受刑事处罚之责,或者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届满,那么就应该立即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措施。
    2024-07-31 1359次阅读
  • 2024.09.10 2130次阅读
  • 325次阅读
  • 依据法律规定,涉嫌诈骗者申请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若期间发现无需继续追责或期满,应适时解除取保候审。解冻程序需即时通知被解冻人员及相关机构,确保信息透明。这一措施旨在保障法律公正与效率,维护被保释人的合法权益。
    2024-07-10 1222次阅读
  • 2024.08.15 1956次阅读
  • 343次阅读
  •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其期限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然而实际执行时间则取决于案件的复杂性以及侦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此期间内,涉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若在法院尚未对该案件进行判决的前提下,涉案人员的取保候审期限得以延期,但此类情况需满足预先设定的法定条件方可实现。
    2024-07-10 1271次阅读
  • 2024.09.27 2912次阅读
  • 44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