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欠款追讨 > 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7 · 1581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一、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胜诉之后,如果债务人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另外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如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的,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二、欠钱不还起诉债务人的家人是否要承担还款责任

欠钱不还起诉债务人的家人是否要承担还款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若债务人为无民事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监护人有代替偿还债务的法定义务。

其次,如果债务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对自己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后果,家人没有义务替其偿还债务。

第三,如果债务人所欠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其配偶有义务替其偿还。

最后,如果债务人死亡,家人作为合法继承人,在继承完毕死者遗产之后,承担遗产价值以内债务的清偿责任。

超出遗产部分,没有偿还的义务。家人如果放弃继承的,可以不负清偿责任。如果自愿为债务人偿还的,法律也不禁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起诉欠款人不还款会如何,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欠款追讨相关

  • 未能按时偿债,可能引发一连串问题:债权人会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催收,影响生活;逾期利息、违约金等额外负担随之而来。严重时,法院可强制执行,冻结账户、查封财产。同时,信用受损,限制高消费,影响未来金融业务。
    2024-09-05 1067次阅读
  • 2024.02.20 1811次阅读
  • 欠款人跑了如果是正当的借贷关系,债务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因客观原因造成不能按期偿还的,属于民事纠纷案件,只承担民事偿还责任。但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骗取他人款项后,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等情形的,涉嫌诈骗罪。
    2024-10-10 1445次阅读
  • 2024.06.08 1842次阅读
  • 2025-02-02 1156次阅读
  • 2024.06.08 3001次阅读
  • 1、欠钱没有能力偿还可以和对方协商约定分期付款。《民法典》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由此可见,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2、实践中,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如属于这种情况,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
    2024-09-24 934次阅读
  • 2024.08.13 3221次阅读
  • 根据现行法律,借款合同须以书面形式签订,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因此,欠条若未详尽列出欠款详情,则可能不满足借款合同对书面形式的法定要求。 这意味着,为确保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应确保合同内容详尽、形式规范,或双方明确另行约定。
    2024-09-05 1052次阅读
  • 2024.08.05 3632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