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抵押担保 > 留置权和质权区别通俗易懂

留置权和质权区别通俗易懂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9 · 1761人看过
导读:留置权与质权各有特色:质押依据双方意愿设立,而留置权则受法律明文规定;质权初设不转移所有权,留置权则需债权人事先拥有担保物;质权客体广泛,包括动产与财产权益,而留置权主要限于动产;质权到期可处置质押物,留置权则需依法行事;质权不因新担保失效,留置权却因新担保而消失。
留置权和质权区别通俗易懂

一、留置权和质权区别通俗易懂

1、存在形式上的差异。

质押是根据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而设立形成;而留置权却是由国家相关法定条款所明确规定。

2、占有的含义存在差别。

尽管这两种手段都包括对担保物品的实际管控以及对其所有权的转移这两大要素,然而质权在最初设定过程中并不会发生这种所有权转移,只有等到债务偿还时期满之后才能逐步进行这种转移;相较而言,留置权的债权人必须在债务合同成立时就已经与担保物建立了法律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债权人事先拥有该担保物是构成留置权的必要前提。

3、涉及到的法律关系的核心主题各异。

质权的客体不仅包括了动产,还涵盖了各种财产权益;而留置权的客体主要锁定的只是动产。

4、权利实现的方式有所区别。

当质权的债务到期后仍未得到偿付时,就有权自然而然地享有对质押物品的处置权;相比之下,当留置权的债务同样到期且未能获得清偿时,债权人仍然需要遵循特定的法律步骤,才能够真正实施这一权利。

5、二者消失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质权并不因为债务人又提供新的担保品作为替代而失效;而留置权一旦债务人提供了新的担保品作为替代,那么留置权便随之消失。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

【动产质权的定义】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第四百四十七条

【留置权的定义】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二、留置权和质权的区别有什么

1、成立的条件不同。质权依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成立;而留置权是依法律直接规定。

2、占有的条件不同。质权在设定时才移转占有,担保物与债权事先没有占有的关系;而留置权的债权事先就与担保物有法律上的牵连。

3、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质权的标的包括动产还有财产权利;而留置权的标的仅为动产。

4、权利的实现不同。质权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就可以当然行使质权;而留置权则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程序,才可实现留置权。

5、消灭不同。质权不因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消灭;留置权在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时消灭。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留置权和质权区别通俗易懂”,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抵押担保相关

  • 494次阅读
  • 逃税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简单来说就是想方设法故意的少缴或不缴税。欠税就是纳税人申报了,但是没实际交税。
    2024-02-24 959次阅读
  • 2023.03.06 9442次阅读
  • 400次阅读
  • 质权和留置权的通俗解释是: 1.质权是指债权人(贷款人或其他债权人)在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债权时,取得的担保权利。 2.留置权是指债权人(通常是与债务有直接关联的个人或机构)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暂时占有债务人的财产作为担保。
    2024-02-27 840次阅读
  • 2023.03.12 4579次阅读
  • 468次阅读
  • 骗税与偷税的区别: (1)骗税行为人是把已缴到国库的税款骗归自己所有;偷税则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税款还没有缴到国库。 (2)骗税所采取的是假报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等手段;偷税所采取的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或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
    2024-02-21 1241次阅读
  • 2023.04.02 1026次阅读
  • 35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抵押担保最新文章

遇到抵押担保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