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合同有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有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7 · 1283人看过
导读:条约在合法成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条约,自成立时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部分条约需经审批等程序生效,违反此规定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未履行审批等义务的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有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一、合同有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条约通常在合法建立之际即被赋予法律效能。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所有依法设立的条约,自建立之日起便自动产生法律效应,除非法律另有明文规定或双方当事人另行订立契约。

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些条约需办理审批等相关程序方可生效,这亦应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执行。

若未经审批等相关程序而对条约的生效造成影响,不应影响到条约中关于履行审批等义务的条款及其相关条款的法律效力。

对于那些应当办理审批等相关程序的当事人,如果未能履行这些义务,那么对方有权向其提出违约责任的追究。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第一、二款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二、合同有效期一年的意思是什么

合同有效期一年是指签到合同双方约定的1年是合同期限,一年后合同失效。如果一年内合同一方有违约情况,需要按照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来赔偿:

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要求对方赔偿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违约金和直接经济损失只能主张一项,不能同时要求双份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合同有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