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件有哪些

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件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9 · 1798人看过
导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四大要素:未经批准或滥用正当经营模式吸纳资金,通过媒体等公开宣传,承诺限期归还本金及利息或回报,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亲友或单位内部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视为非法吸收。行为如高额利息吸引公众“存款”、以筹集资金为名“借款”等可能构成此罪。
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件有哪些

一、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件有哪些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四大要素包括:

首先,该行为必须是未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亦或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利用了正当经营模式来吸纳资金;

其次,其宣传方式必须借助媒体、推介会、传单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开进行;

再次,该行为必须向非特定公众承诺在一定时间期限内,采用货币、实物资产、股权等多种形式归还本金及利息,或者给予相应的回报;

最后,该行为必须面向社会公众,也就是向那些不确定的人群吸收资金。

如果没有公开宣传,只是在亲朋好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被视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从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达到犯罪程度。

以下几种行为都有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体包括:

1.以高额利息吸引不特定公众“存款”;

2.以筹集发展资金为名向不特定公众“借款”;

3.并非以房地产销售为主导,而是通过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4.并非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5.并非以发行股票、债券为真实内容,而是通过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6.并非以募集基金为真实内容,而是通过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7.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吸收社会公众存款;

8.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9.以“认购商铺使用权”和“内部职工集资”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

10.以加盟补贴名义吸收公众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行为人虽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是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达到扰乱金融秩序程度,则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个人犯罪的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而单位犯罪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而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犯罪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而单位犯罪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件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