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资金罪能假释吗
对于犯有挪用资金罪的囚犯能否获得假释,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考量和评估。通常情况下,若该囚犯能够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并展现出真正的悔过之意,同时也不存在再次犯罪的潜在风险,那么在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他们便有可能获得假释的机会。
然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对于那些曾多次犯罪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参与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他们将无法获得假释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挪用资金罪缓刑
挪用资金罪,旨在对公司职员、企业员工及其他同等级人士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所在单位之内部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向外贷款于他人,且所涉金额达到某种特定的限度,时间跨度超过满3个月尚未归还,亦或是虽然未超过3个月,但具体数额足以支持进行商业活动,或者从事违法活动者的行为依法制裁。该罪名主要针对的社会现象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私自挪用公款进行个人用途或非法交易。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若挪用资金超过3个月仍未返还,且所涉及金额大于人民币3万元但不超过5万元的,其行径将以拘役罪论处;当涉及金额达到人民币5万元时,则将会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同理,如果罪犯所挪用的资金数额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并由此获得盈利,那么他将会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即拘役,而如果犯罪金额超过了5万元,将会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随着立法金额的不断增长,其刑期也会随之延长。
此外,针对那些通过挪用资金从事非法活动的罪犯,根据相关司法部门发布的指导文件,如果他们的犯罪金额在1.5万元到2万元之间,他们将会被判拘役,然而,当他们的犯罪权力达到2万元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面临有期徒刑6个月的判决。需要注意的是,每位犯罪分子每增加犯罪金额3500元,刑期就会相应地增加一个月。
在另一方面,如果罪犯擅自挪用资金的金额达到了人民币30万元或者其犯罪所得超过了人民币3万元但是未能返还,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他们将会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如果每增加挪用资金金额8500元或未返还的部分增长4500元的话,刑期将会随之增加一个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挪用资金罪怎么办案
挪用资金罪的刑事事例处理程序通常包含如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依法予以立案侦查。在公安机关或者相应职能机构收到关于涉嫌挪用资金的举报或线索之后,应对此类有潜在违法嫌疑的行为发起正式的刑事立案并展开详尽的证据获取工作,其中包括各种文字证明文件、实物证据以及证人证言等。其次是进一步进行审查起诉。当公安机关完成初步的事例侦查工作并将事例移交至检察院进行审查时,检察院将会对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严格的合法性与充足性的审查,以确定是否应当向法院提起公诉。若检察院决定启动诉讼程序,则该事例将进入审判阶段。在此期间,法院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对被告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以及应当给予何种程度的刑事惩罚进行全面的审理和裁决。在整个事例处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享有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的权利。律师将通过会见嫌疑人、查阅事例相关资料、开展调查取证等多种途径,为嫌疑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援助,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嫌疑人也应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各项调查工作,如实地陈述自身的罪行,以期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
挪用资金罪犯假释需综合考量:遵守监规、积极改造、真诚悔过且无再犯风险者,符合法律条件或可获假释。但累犯及犯有严重暴力罪行(如故意杀人、强奸等)且刑期超十年者,则无假释资格。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