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纠纷法院诉讼费由谁交纳
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诉讼费用通常由败诉方负责承担,然而在起诉阶段,责任方则需首先支付该笔费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相关规定,涉及财产纠纷的案件,根据争议请求金额或价值,对于不超过1万元的部分,每宗案件需缴纳50元;
而对于超出1万元且不足10万元的金额部分,按照2.5%的比例进行收取。
1.一般而言,诉讼费用应由败诉方承担,但若胜诉方愿意自行支付,此种情况可以排除在外。
2.假如部分胜诉、部分失败,法院将在此基础上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双方当事人各自应负担的诉讼费用总额。
3.在共同诉讼案件中,倘若败诉方为两个以上的当事人,那么法院就会根据他们各自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来决定各方应负担的诉讼费用总额。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二、民事纠纷法院诉讼费交纳主体是谁
在民事纠纷中,法院诉讼费的交纳主体通常是原告。一般情况下,原告在起诉时需预交诉讼费,若案件最终由被告承担责任,法院会在裁判文书中明确诉讼费由被告负担,此后原告可向法院申请退回预交的诉讼费,被告则需将诉讼费直接支付给原告。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约定诉讼费的负担方式,那么按照协议执行。此外,某些法律规定的特殊类型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交纳主体规定。
总之,一般是原告预交诉讼费,最终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由哪方承担及具体金额。
三、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一般规定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例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权利人仍有起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审查诉讼时效是否届满,若已届满则驳回其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中,诉讼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起诉时由责任方先行支付。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涉及财产纠纷的案件,根据争议金额,1万元以下每件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部分按2.5%缴纳。胜诉方自愿承担或双方部分胜败,法院会根据情况确定费用分担。共同诉讼中,败诉方为多人时,法院会根据利益关系决定各自分担的费用。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