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情掩隐罪怎么判刑
通常情况下,对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掩饰或隐瞒犯罪所得及利益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中所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则明确要求行为主体知晓自己所涉及的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且还需对其进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的掩饰和隐瞒。
因此,若能够充分证明行为人对此事完全不知情,那么他便无需承担此类罪行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不知情掩饰隐瞒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不知情一般不构成掩饰隐瞒罪。若确实不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不构成犯罪。
但如果应当知道而因疏忽大意没有知道,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就可能构成该罪。
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量刑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犯罪数额、情节轻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三、不知情帮助犯是否构成掩隐罪
不知情帮助犯一般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构成该罪需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若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所帮助的行为系犯罪行为,且无主观故意,不应认定为犯罪。但如果有证据表明行为人应当知道或可能知道其帮助的行为可能是犯罪行为,仍提供帮助,则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在一些案件中,虽行为人称自己不知情,但结合其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因素,可推断其应当知晓,此时就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总之,判断不知情帮助犯是否构成掩隐罪,关键在于其主观上是否明知。
通常,不知情的掩饰或隐瞒犯罪所得不构罪。
但《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窝藏、转移、收购、代销者,构成犯罪。
若能证实行为人完全不知情,则无需承担此罪责。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