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
当认定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时,可从以下方面来判断。
从客观层面来讲,需明确被执行人是否真的具备履行能力,这涵盖有能用于执行的财产,像存款、房产、车辆等这类有形财产,亦或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到期的债权等可转化为履行义务的财产权益。
在主观方面,“拒不履行”体现为被执行人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和抗拒执行,比如隐藏、转移财产,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拒绝向法院申报财产状况,或者公然违抗法院的执行裁定,对执行人员进行干扰阻碍等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多种证据进行判定,其中包括财产查询记录、证人证言以及被执行人的行为表现等。
二、如何认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
认定“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考量。
其一,在执行能力方面,需审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像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产,若有这些财产却进行隐匿、转移等行为,就可能存在嫌疑。
其二,从拒不执行的行为表现来看,像拒绝申报财产状况,伪造、毁灭与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相关的重要证据,利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手段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等妨碍执行的行为。
其三,从主观故意角度讲,被执行人明明知晓有已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却故意不去履行。
这一认定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证据,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作出准确的判定。
三、如何认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认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考量。
在能力方面,要细致查看被执行人是否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这里的财产涵盖了各类有形资产,像存款,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其金额大小都需纳入考量;
房产包括住宅、商业用房等,其位置、面积、价值等情况都很重要;
车辆的品牌、型号、车况以及价值等也不能忽视;
还有股权,其所在公司的经营状况、股权价值等都与执行息息相关。
倘若被执行人明明拥有足够的这些财产,却恶意不将其用于履行应尽的义务,那么就很可能构成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形。
其次是拒不执行的行为表现。
比如,故意将财产进行转移,让其脱离执行的范围,或者隐匿起来,让执行人员难以发现和执行;
故意伪造债务,以此减少可供执行的财产份额,从而逃避执行;
甚至采取暴力、威胁等极端手段,阻碍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严重干扰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再者,法院已经依法作出了具有明确执行内容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等生效法律文书,并且这些文书已经进入执行程序,通知被执行人开始执行,但被执行人明明知晓自己的义务,却仍然毫不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就可以认定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这种行为是严重违法的,可能会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在探讨如何认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在判断“有能力履行”时,除了看行为人现有的财产状况,还需考量其是否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否存在隐匿或转移财产的行为等。而对于“拒不履行”,除了明确的拒绝行为外,消极对待、拖延履行等也可能被认定。如果您对具体哪些行为可被认定为隐匿财产,或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何界定拒不履行存在疑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