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纠纷 > 发生了工伤事故后该如何处理

发生了工伤事故后该如何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3 · 1433人看过
导读:发生工伤事故后,要先及时救治受伤职工。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特殊情况经同意可延长申请时限;若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等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认定工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按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等。若单位未缴保险,费用由单位支付,期间要保留好相关证据用于维权。

一、发生了工伤事故后该如何处理

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要及时救治受伤职工,确保其生命安全和病情稳定。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工伤后,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最后按照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这些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期间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现场证明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二、发生工伤事故后赔偿争议该如何解决

发生工伤事故赔偿争议,可按以下途径解决:

协商: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可自行协商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履行。

调解:双方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履行。

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在规定仲裁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需提交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等。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工伤事故中未获赔偿该如何维权

在工伤事故中未获赔偿,可按以下步骤维权:

首先,确认劳动关系。准备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材料,若没有劳动合同,可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其次,申请工伤认定。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诊断证明等。

然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最后,索赔。若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向社保经办机构申领待遇;未缴纳的,要求单位赔偿。单位不赔偿,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探讨发生了事故事故后该如何处理时,除了正文提及的常规处理步骤,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事故发生后的工伤认定时效问题,一般来说,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另外,工伤赔偿的标准和项目也是大家关心的。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赔偿金额和项目。如果你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对工伤认定时效、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员将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法律问题具有强领域专业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为您推荐下方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工伤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工伤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工伤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