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员工在职期间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员工在职期间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4 · 1273人看过
导读:员工在职时遇到劳动争议,可先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一方要求仲裁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也可直接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需在法定时效(通常一年)内,且申请前要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以支持自身主张,员工有权通过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一、员工在职期间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1.员工在职时遇劳动争议,可先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一方要求仲裁,便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当然,一方也能直接申请仲裁。

2.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过要注意,申请仲裁需在法定时效内,通常是一年哦。

3.申请仲裁前,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这些能有力支持自己的主张。总之,员工在职期间有权借助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二、员工在职申请仲裁有哪些法律风险

员工在职申请仲裁存在多方面法律风险:

证据不足风险:需对自己主张提供证据,如请求支付加班费却无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证据,可能面临败诉

违反竞业限制风险:若员工与单位签有竞业限制协议,申请仲裁期间继续在职工作,违反协议中相关义务,可能需承担违约金赔偿责任

关系恶化风险:与单位关系可能恶化,单位可能给员工调岗、降薪、增加工作强度等,虽单位调岗降薪需有合理依据,但实际维权较复杂。

后续履行风险:即便胜诉,单位可能拖延履行裁决,员工需申请强制执行,耗费时间和精力。

员工在职申请仲裁前要评估自身证据等情况,谨慎决策。

三、员工在职申请仲裁有哪些法律条件

员工在职申请仲裁需满足一定法律条件:

主体适格:申请人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者,被申请人明确为用人单位。

有具体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请求要清晰明确,如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且需有相应事实支撑,像存在拖欠工资的事实、劳动合同约定等。

属于仲裁受案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等发生的争议。

仲裁时效内:一般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提出:通常是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当我们探讨员工在职期间是否可以申请仲裁时,要知道这在特定情况下是可行的。比如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保等侵害员工权益的行为,员工在职时就可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利益。而且申请仲裁的流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准备好相关证据。那么,对于在职期间申请仲裁的具体条件、所需证据种类以及如何的顺利推进仲裁流程等问题,你是否还有疑问呢?如果有,不要错过获取清晰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助你明晰在职期间申请仲裁的种种要点。

网站地图
法律问题具有强领域专业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为您推荐下方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还有疑问?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3分钟快速回复!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