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期间辞职怎样拿到赔偿
1.工伤期间辞职确实仍可拿到赔偿。若工伤被认定且有伤残等级,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主动解约时,还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内,工资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单位缴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由基金承担,未缴则由单位担责。
2.为保障自身权益,辞职时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3.若权益受损,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权。这样能确保在工伤期间辞职后顺利拿到应有的赔偿。
二、工伤期间主动离职赔偿拿不到咋办
若工伤期间主动离职后拿不到赔偿,可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告知单位其有支付相应工伤赔偿的法定义务,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争取和平解决。
若协商无果,可收集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离职证明等,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支付赔偿。
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仲裁委作出裁决后,若单位仍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伤辞职后拿不到赔偿该如何维权
工伤辞职后拿不到赔偿,可按以下步骤维权:
首先,确认已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这是获取赔偿的前提。若未完成,应尽快申请,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单位不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
其次,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要求其依法支付各项工伤待遇,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探讨工伤期间辞职拿到赔偿这个问题时,除了了解能否拿到赔偿,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关注。比如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它会涉及工伤等级鉴定结果、本人工资等因素,不同等级的工伤赔偿标准差异较大。另外,赔偿的支付时间也很关键,有的赔偿项目是由用人单位支付,有的则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支付的时间节点和流程各不相同。你是否正面临工伤期间辞职赔偿的难题呢?如果对于工伤赔偿的计算、支付等方面还有疑问,别再纠结,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