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保障精选解答 > 上海婚嫁2024年多少天

上海婚嫁2024年多少天

时间:2024.05.16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保障 阅读:1130人
律师解析:
上海市,国家规定的三天婚假基础上,当地的居民还可享有额外七天的婚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婚假应视为连续假期予以适用。
倘若适龄公民选择晚婚并积极响应晚育政策,他们将有机会享受到更长时间的婚假和生育假,甚至可能会得到其他相关的福利待遇。
然而,如果员工在享受婚假期间,雇主以任何理由扣除其工资,这无疑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
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七天。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普通退休年龄:对于男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对于女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50岁。这适用于大多数工种。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对于从事特殊工种(如高温、有毒有害、井......

请假工资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里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扣除:1、病假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2、事......

普通退休年龄:对于男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对于女性下岗职工,退休年龄通常为50岁。这适用于大多数工种。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对于从事特殊工种(如高温、有毒有害、井......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危险驾驶罪能不能提前退休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能否提前退休,需视案情和法规而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若因此获刑,可能受纪律处分,包括提前退休。具体优待需依《公务员法》及相关条例解读。符合条件者可获准提前退休,否则可能面临解职风险。

    浏览量:847 2024-05-27
  • 退休了刑事拘留还得开支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退休人员受刑事拘役,通常不影响其养老金,但具体待遇可能因拘役情况、用人单位规定和法律法规而异。若被判定有罪,养老金发放或受影响,具体由法院裁决并参照单位规定明确。

    浏览量:1013 2024-05-25
  • 睡眠障碍可以请病假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轻度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缓解,无需病假。但严重失眠如夜间难眠、频繁做梦易醒等,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可根据医嘱申请病假。请确保遵循医生建议,确保睡眠健康,必要时及时申请病假。

    浏览量:807 2024-05-24
  • 单位安排高温室外加班是合法吗

    钟玉琳律师

    单位安排高温天气在室外加班是不合法的。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如果室外气温达到35-37摄氏度的,是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的,所以高温天气在室外劳动加班是不合法的。

    播放量:944 2022-06-07
  •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法人负什么责任

    刘婉芬律师

    民事责任:承担支付员工工资的责任;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刑事责任:情况严重的会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播放量:687 2022-06-07
  • 未休年假证明书怎么写

    1595人阅读

    未休年假证明书应规范撰写:兹证明,该员工在本年度服务期间未享受应休年假。若因工作实际需求,员工自愿并理解未安排休年假,则无需强制。连续工作满1年的员工,享有带薪年假福利。特此证明。

  • 黑龙江省产假政策是怎样的

    1032人阅读

    黑龙江省员工享180天产假,已婚员工可享15天婚假,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可再获10天婚假。且在休假期间,员工的薪资待遇仍将保持不变。此外,女性员工还将享有长达180天的产假,同样在休假期间,其薪资待遇也将维持不变,这并不影响到员工的聘用、薪资调整以及职位升迁等事宜。

  • 公司不给陪产假怎么办

    1953人阅读

    与企业进行谈判协商,了解不给予陪产假的合理性,寻求共识与妥协。若无法达成共识,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妇女联合会等机构申请援助。若调解无果,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介入处理。如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 哺乳期被要求绩效改进合规吗

    1612人阅读

    女员工在孕期、分娩及哺乳期内,雇主不得降低薪酬待遇或解雇。降低绩效工资需基于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而非因特殊身份。若员工未能达成指标导致绩效降低,处理环节应视为合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