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4 · 1924人看过
导读:判断合同欺诈主要看是否故意传递虚假信息,隐瞒真相误导对方签约,比如夸大产品、虚报盈利、隐瞒缺陷等。此外,如果一方在签约时无意履约或意图通过欺骗获取不正当利益,也构成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如何判定是否存在合同欺诈,我们通常会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进行考量:

首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向另一方传递虚假信息,或者对真实情况进行有意识地掩盖,以此引诱对方基于错误理解而订立相关合同。例如,刻意夸大产品品质、虚报盈利预期、隐匿关键性缺陷或潜在风险等行为均可视为合同欺诈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次,若一方在签署合同时便已明确表明其无意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通过欺瞒手段获得了与其付出不成比例的不当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同样可以被认定为合同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欺诈行为要付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呢

对于合同欺诈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大层面:

首先,违约触犯了侵权法引发的民事责任

通常来说,侵权行为通常是指行为人因过失对他人的个人财产或人身权造成损害而需要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同欺诈行为达到了侵权民事责任所必需的主客观构成要素,那么便有机率面临该种民事责任的追究。

其次,通过对具体的合同内容及其引发的不利后果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发现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事实,从而触发此类违约导致的公共利益受损的行政责任。

最后,当欺诈行为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程度、刑事违法标准以及应当受到刑事惩罚的程度时,涉事人员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将无法避免地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三、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在法律框架下,合同欺诈行为可能引发诸多高风险性质严重的后果。首先,实施欺诈行为的一方所承担的不仅有民事责任,还可能遭受被欺诈方的追诉及法律诉讼。在此过程中,被欺诈方可依据法定权利请求司法权威部门或国际仲裁机构取消该项合同的效力,并向欺诈方提出归还其非法所得财产、赔偿相应经济损失的要求。其次,在行政层面,实施欺诈行为者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罚款等严厉措施。然而,若合同欺诈行为的恶劣程度达到一定标准,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例如合同诈骗罪。在这种情况下,欺诈方将不得不面对刑事制裁,包括但不限于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刑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合同欺诈行为的判定,必须全面考虑到欺诈方的主观恶意、实际行动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重因素。与此同时,被欺诈方应当及时收集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判定合同欺诈,关键看是否存在故意传递虚假信息、掩盖真相误导对方签约,如夸大产品、虚报盈利、隐匿缺陷等行为。同时,若一方签约时即无意履约或利用欺瞒获取不当利益,亦构成合同欺诈。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纠纷相关

  • 412次阅读
  • 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欺诈故意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蓄意欺骗他人的意图,换句话说,行为人深入理解并明确知道其所采取的行动势必会让受骗者陷入误解,同时他也期待着这种误解的出现。
    2024-09-03 1250次阅读
  • 2023.03.01 2577次阅读
  • 345次阅读
  • 合同欺诈指的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2-24 1393次阅读
  • 2023.04.12 1545次阅读
  • 9次阅读
  •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认定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2024-05-27 994次阅读
  • 2023.03.02 32927次阅读
  • 31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