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诬告陷害罪是诽谤罪吗

诬告陷害罪是诽谤罪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15 · 1491人看过
导读:诬告陷害与诽谤是两个不同的罪名。诬告陷害是指通过虚构犯罪事实来误导执法机关,目的是让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而诽谤则是指编造和传播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信息。诬告陷害主要是为了引发刑事诉讼,而诽谤则主要是为了破坏他人的声誉。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定要注意区分。
诬告陷害罪是诽谤罪吗

一、诬告陷害罪诽谤罪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并非为同一概念。

诬告陷害罪的行为本质在于捏造实际不存在的犯罪事实或情况,以虚假告发方式误导执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刑事追责;

而诽谤罪则是指故意编造、散播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其社会声誉。

因此,诬告陷害罪更注重的是使他人陷入刑事诉讼程序,而诽谤罪的主要目的则是对他人的名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诬告陷害与诽谤是两种不同罪行。诬告陷害是通过虚构犯罪事实误导执法,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则涉及编造和传播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信息。前者旨在引发刑事诉讼,后者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声誉。

二、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一般是怎样的?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要素:

本罪的主体须为一般的刑事责任能力人,即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客体要素:

本罪侵害的客体乃是他人的人身权以及司法机关的正常运作机制;

3.主观要素:

从主观层面来看,本罪应被定义为故意犯章法之过失,意指行为人为追求某种目的,蓄意捏造并散布他人犯罪的虚假证据信息,试图引发司法部门的关注与介入;

4.客观要素:

从刺激性层面来说,本罪必须要表现出捏造特定对象的犯罪行为事实,并向相应的国家机构展开全面的揭露报告工作,甚至利用其他有效手段以激发司法机关对案件的严肃审查。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三、诬告陷害罪两人怎么判的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将依据被告人数额不等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处罚;若已引发严重社会危害性,则将面临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刑责。若为多人协同从事此类违法行为,将视作集体犯罪论处。在认定并量刑过程中,应全面评估以下关键要素:1.各嫌犯在此犯罪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占据的地位;2.犯罪行为的性质及其恶劣程度,例如诬告内容的真实性、实施次数以及采用的手段等;3.对被诬告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实际损害;4.嫌犯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减轻或从轻处罚的情节。通常而言,对于共同犯罪的涉案人员,将依据其各自的过错程度与作用大小,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其中,主犯通常需承受更为严厉的刑罚制裁,而从犯的刑期则相对较短。最终的判决结果,仍需结合具体事例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考量。

诬告陷害与诽谤是两种不同罪行。诬告陷害是通过虚构犯罪事实误导执法,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则涉及编造和传播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信息。前者旨在引发刑事诉讼,后者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声誉。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