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注销后还能被起诉吗
企业注销后是否仍具有被起诉的法律效力?
企业在完成注销登记手续之后便失去了被诉的法律地位。当公司的注册名称及法人代表皆已失效时,表明其作为法人实体的法律身份已经不复存在,自然也无法再度成为庭审中的诉讼主体。若企业法人因合法清算而注销的情况下,应在正式完成清算之前,将该企业作为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然而如果在未经彻底清算阶段就被宣布撤销,那么只能由该企业的所有者、发起人或者出资方来代为承担诉讼当事人相应的职责与义务。《民法典》第五十八条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
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二、企业注销后法律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
1.于企业注销之后,由于其法人的法律地位已不再,自然无法再使用该公司之名来承担相关责任。
对于未曾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清算的此类公司,应该由负责履行清算义务的人员来承担相应责任;
反之若清算过程已经依法合规并完成,那么这笔债务便可以消除。
2.在清算小组对关联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理以及编制详尽的资产负债表与财产清单之后,他们将制定具体的清算计划,并向股东会、股东大会或当地人民法院提交以待批准确认。
在满足相关支出如清算费用、员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和法定义务补偿金等之后,剩余的财产应当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投资比例进行分配,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财产分配则应依据股东持股比例来执行。《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三、企业注销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在企业关闭以后,关于其债权债务的处理应按照如下原则执行:针对债权部分,清算小组必须在整个清算过程中竭尽全力追回。若无法在关闭之前成功收回,原来的企业股东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向债务人主张权益,但须提供证据证实该项债权早在关闭以前就已经真实存在。至于债务方面,企业在关闭前务必进行全面的清算工作,并动用所有的企业资产去偿还债务。如果在清算过程中没有依法履行告知与公示的义务,致使债权人不能够及时地申报债权从而导致未被偿付,那么清算小组成员有可能要负起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企业剩余财产无法完全清偿所有债务,且股东未能全额出资或者存在抽逃出资等行为,那么这些股东应当在未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总的来说,企业关闭之后的债权债务处理过程相当复杂,需要依据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判断和处理。
企业注销后,失去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如因合法清算注销,应在清算前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如未清算即被撤销,则由企业所有者、发起人或出资方承担诉讼职责。因此,注销后的企业不再具有被起诉的法律效力。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