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信息量达到多少

诽谤罪信息量达到多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1.18 · 1370人看过
导读:诽谤罪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信息,主要看是不是故意去编造然后到处散播那些假的事情,让别人的名誉受损。诽谤的内容不管是长是短,只要目标很明确,真的给人家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那就可能构成诽谤罪。在网络上呢,要是信息被点击、浏览超过五千次,或者被转发了五百次以上,就会被当作“情节严重”啦。
诽谤罪信息量达到多少

一、诽谤罪信息量达到多少

诽谤罪的构成并不仅仅取决于信息数量的多寡。诽谤罪的核心焦点在于行为人是否故意编造并肆意散播虚构不实的事实,此类行径足以损毁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声望。诽谤内容的形式可以是简短的一语、一段文字或一系列相关表述。只要这些内容具备明确的针对性,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对他人的名誉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便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针对网络诽谤等特殊情况,我国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累计超过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要赔偿多少判刑多久

诽谤罪的赔偿金额与刑期

被判诽谤罪者所承担之损害赔偿责任:在涉及诽谤罪的赔偿问题上,并无明确且固定的数额限制,在司法实践当中,通常情况下,不超过五千元人民币便可。对于犯下诽谤罪行之人,将面临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处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非该犯罪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国家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否则仅由受害人提出控诉后方可进行审理。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若有人采取暴力手段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虚假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惩罚。在此类案件中,受害人有权提起诉讼,但如若其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民法院亦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要赔啥

诽谤罪的赔偿构成

根据具体情境而定。若导致当事人遭受精神上的损伤或痛苦,则可以进行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当任何性质的侵犯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引发特别严重的精神损害时,被侵权方有权诉求精神损害赔偿。若是因为故意或者极其重大且疏忽的过失导致自然人对其品格或价值产生重要意义的特定物品受伤,严重损害了被侵权者的精神健康,也可以提出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罪的构成不在于信息数量,而在于是否故意编造并散播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诽谤内容可简短可长,只要针对性明确,造成实质性损害,就可能构成诽谤罪。网络诽谤中,信息被点击、浏览超五千次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视为“情节严重”。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495次阅读
  • 司法实践中,诽谤性虚假信息点击、浏览超5000次或转发超500次,可能追究刑责认定诽谤罪。但判定不仅看这些数值,还应考量诽谤者主观意图、危害结果等多因素。若诽谤严重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如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等,公安机关可依法立案调查。
    2024-09-02 1329次阅读
  • 2024.07.15 1511次阅读
  • 359次阅读
  • 在法律条文中并未明确指出诽谤性信息被浏览的次数达到何种特定标准后方可认定为构成诽谤罪行。关于诽谤罪的裁定通常是根据发布的信息内容、其广泛传播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来进行的,而并非仅仅取决于其被浏览的次数。然而,若诽谤行为严重干扰了公共秩序或者给他人的声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被视为刑事犯罪。至于是否构成诽谤罪,这需要由司法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2024-09-18 1269次阅读
  • 2024.07.23 1598次阅读
  • 391次阅读
  • 诽谤罪成立的依据并不仅仅在于诽谤言论或者信息的传播次数多寡之上。诽谤罪,乃是指故意编造杜撰虚假的事实,足以贬低对特定个体之人格尊严,损毁他人良好社会声誉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在刑法执行过程中,对于是否认定为诽谤罪的判断权责,需结合被告人所实施的诽谤行为方式、所造成的后果损害程度、在社会公众之间流传扩散之广度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程度等多个要素进行全方位考察与评估。
    2024-09-18 864次阅读
  • 2024.08.25 1450次阅读
  • 35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