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多长时间有效期

工伤鉴定多长时间有效期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20 · 35535人看过
导读:第八条规定、工伤认定之后即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法律并未对工伤职工伤残鉴定设置时效限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职工经过治疗伤情稳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停工留薪期满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ArticleTitle}

工伤鉴定工伤认定必须经过的法律程序,只有经过认定的工伤才能被接受和认可,当遇到工伤以后,一定要及时按照要求申请工伤认定,以免超出工伤认定的时间,但是工伤鉴定多长时间有效期,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的清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说说具体的内容了,供大家参考。

一、工伤鉴定多长时间有效期

一般要求伤情稳定后,就可以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医疗上一般认为在治疗三个月后,属于稳定需要的最低时间,所以伤残鉴定至少要在工伤治疗三个月之后做,如果有的伤残治疗没有结束,或达不到稳定,还需要继续顺延做伤残鉴定的时间。

二、工伤赔偿最新标准

(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住院期间。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三)交通费、食宿费

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四)康复治疗费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3、备注: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五)辅助器具费

1、标准: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六) 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但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

(七)护理费

1、标准:

(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第34条。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2、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九)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2、要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

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

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一)工亡待遇标准

1、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供养亲属范围:

(1)、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标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2)、要求:第一、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第二、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丧葬补助金、第(二)项规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做了详细的介绍,工伤鉴定是有时间规定的,大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这不仅是规定,同时也是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需要,确保能够及时得到一个有效的法律结果。因此大家一定要按照规定,在最快的时间内提交材料和申请,通过鉴定,得到合理赔偿。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工伤鉴定相关

  • 2470次阅读
  • 关于伤残鉴定期限之规定,往往因实际情况而异。总的来看,若为交通事故所致残者,务必于医疗行为终结之日起第15个自然日前提交鉴定请求;如若因工受伤导致残疾且治疗结束后其伤情维持相对稳定,待影响劳动能力的因素充分显现之时,即可展开劳动能力评测。然而,必须明白,由于地域差异及各类伤残评判标准的特殊性,可能会出现些许微妙的区别。
    2024-11-01 1464次阅读
  • 2024.10.02 1394次阅读
  • 413次阅读
  • 关于伤残鉴定实效性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诸如“失效”这类的概念。然而,当我们尝试将伤残鉴定的结果应用于维护相关权益时,确实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伤残鉴定结果必须要尽快地用来主张应有的赔偿或者其他的权益。在涉及到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之中,当事人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范围之内提交诉求。依照惯例,向各级人民法院提出保全和主张民事权利的诉讼期为三年。
    2024-10-31 1344次阅读
  • 2024.10.01 1066次阅读
  • 388次阅读
  • 对于伤势鉴定的时限并无明确的最长期隔规定,然而一般来说,应当等到受伤者的身体状况趋于稳定或者其治疗过程即将结束之时再行开展。但是,为了确保您享有充分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强烈建议您趁早向相关部门提出伤势鉴定请求。考虑到在法律诉讼中,过长时间的延迟可能会对证据采集以及案件处理流程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请务必尽早行动。此外,由于各类案件及法律关系的性质各异,对伤势鉴定的时间要求也可能存在差异。
    2024-11-08 1423次阅读
  • 2024.02.24 2049次阅读
  • 46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工伤鉴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鉴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