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您的位置:首页 > 办事直通车 >工资服务>涨工资政策 >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用人单位如果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加班,那么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比如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这在我国法律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劳动法加班费规定是多少呢?这个问题,请看律图小编下文解答。

2023.09.21 31834人阅读
1

2024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加班费是很多员工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甚至需要牺牲不少个人休息时间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报酬也是国家保障的权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2017劳动法加班费规定的相关知识。

1、劳动法关于加班支付工资报酬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查看全文 >>
2

劳动法加班费是多少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劳动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加班加点,那具体的劳动法加班费是多少呢?

要准确计算加班费,首先必须正确确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实践操作中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1、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

查看全文 >>
3

劳动法加班费怎么算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劳动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加班加点,那具体的加班费是怎么计算的?计算标准是怎么样的?

要准确计算加班费,首先必须正确确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实践操作中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1、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2、如果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工资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

查看全文 >>
4

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

加班费是很多员工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甚至需要牺牲不少个人休息时间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报酬也是国家保障的权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劳动法加班费规定的相关知识。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查看全文 >>
5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基数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基数,一直以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话题。那么。大家对于员工加班费计算基数如何确定的相关知识了解多少呢?

1、如果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准。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2、如果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

查看全文 >>
6

新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加班费是很多员工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甚至需要牺牲不少个人休息时间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报酬也是国家保障的权利,那么新劳动法加班费规定是怎样的呢?

1、劳动法关于加班支付工资报酬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

查看全文 >>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相关百科

  • 加班费计算

    加班费计算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每天工作不得超过八小时,否则超过的时间就算是加班,用人单位必须对其支付加班费。那么大家知道加班费计算方…

    2023.09.22 5455人阅读
  • 年终奖金

    年终奖金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公司在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劳动者发放年终奖金,说到年终奖金,大家知道年终奖金什么时候发呢,年终奖金的计算方…

    2023.09.22 20631人阅读
  •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用人单位如果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加班,那么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比如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这在我国法律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劳动法加班…

    2023.09.21 31578人阅读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相关咨询

帮信罪加掩饰隐瞒罪一般判几年

律图万州区

律图万州区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进行评估和判断。 案子中涉及的款项额度无疑是衡量犯罪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在中国刑法的框架下,对于协助型网络犯罪活动罪名,其最严重的惩处可能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针对掩饰隐瞒类犯罪行为,可判处的最高刑期则可以达到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在对案件做出审理时,必须同时考虑包括案情状况、犯罪涉及的金额数量、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以及悔过表现,是否有自首情节、是否已退还赃款等多方面因素,以全面、客观地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加油忘了给钱算抢夺罪吗

律图嘉模堂区

律图嘉模堂区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若存在加油不支付费用且逃跑之行为,情节严重者,则有可能被定性为抢夺犯罪。 对于抢夺公私财产这一行为,一旦涉及到的金额较大或发生次数较多的话,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 而如果涉及的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刑期将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白一夜歇两天节假日加班合理吗

律图枣庄

律图枣庄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司在制定员工休假制度时,如明确规定每周休息仅限于一天,且每日工作时间控制在八小时以内,即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则可认为此项规定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若企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合理地安排员工加班,那么通常情况下,每天加班时间不超出一小时亦应视为合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盗窃罪入户加重处罚吗

律图石景山区

律图石景山区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通常情况下,盗窃案件中的入室盗窃行为并不涉及到刑罚的加重处理。 所谓的“加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期之上实施更为严厉的刑罚。 然而,这必须基于特定的法定加重情节,并且仅限于主刑的加重。 对于入户盗窃的犯罪分子,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处以罚金; 如果涉案金额巨大,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劳动仲裁申请追加第三人是否合法

律图镇江

律图镇江律师 最近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相关规定,当第三方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中可能会受到利害影响时,他们有权利申请参与到仲裁过程当中; 同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亦有权视情况决定是否邀请第三方加入仲裁程序,以更好地解决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4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