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关系精选解答 > 退休和待遇审批

退休和待遇审批

时间:2024.03.02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关系 阅读:1443人
律师解析:
1、参保人员符合退休条件时,参保单位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2、办完退休手续后,单位经办人员到机关事业处离退休管理窗口申领、填写《某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审核表》后,加盖单位及主管部门公章;
3、单位经办人员报送审批表时要附下列材料:
⑴职工人事档案;
⑵退休审批手续(社保留存原件);
⑶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
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⑸同版一寸免冠照片三张;
⑹全民合同制职工需携带养老保险手册、退休前月工资表;
4、离退休专管员受理单位报送资料后的下个月,为退休人员核算应发养老保险金标准,复核无误后,主管领导审批签字;
5、单位经办人员持核定好的待遇审批表和人事档案等资料到劳动厅养老保险处审批后,再将审批表报回机关事业处离退休管理窗口。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动合同签了5年,在期满之前劳动者想要提前辞职,是可以的。如果劳动合同的5年期限届满了,则劳动合同就自然终止。如果5年期限没有届满,则需要解除劳动合同。......

合同期满离职需要办理的手续分为两种,办理的手续不一样。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的,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1、参保人员符合退休条件时,参保单位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2、办完退休手续后,单位经办人员到机关事业处离退休管理窗口申领、填写《某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员工辞职,要通知用人单位吗

    钟玉琳律师

    员工辞职,是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向用人单位“申请”辞职。所以,凡是员工辞职的,只要履行了提前预告义务,预告期满后,除双方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留下员工继续工作。同时,在预告期内,双方都有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任何一方在未得到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都不得提前或延后解除劳动合同。

    播放量:1419 2022-06-07
  •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有哪些

    钟玉琳律师

    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首先,是发生在工作期间;其次,是对象只能是职工。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3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的规定。

    播放量:1061 2022-06-07
  • 劳动仲裁中要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钟玉琳律师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播放量:1441 2022-06-07
秦广斌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秦广斌律师,北京市京师律所事务所执业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执业期间办理了上百件经济类合同、公司经营、劳动纠纷等案件,并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擅长把握争议焦点,并以专业人士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待当事人耐心细致,尽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深得当事人好评。

立即咨询
  • 主动离职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1270人阅读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非现金或实报实销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及洗衣费用免税;合理范围内的境内外出差补贴免税;探亲、语言培训、子女教育等经审核的合理支出免税;外商投资企业股息红利免税;符合条件的外籍专家工资薪金免税。

  • 外包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需要补偿吗

    1964人阅读

    外包员工被用工单位辞退时,用工单位不一定需支付经济赔偿,而是由派遣公司重新安排工作。但如用工单位无故解雇,则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按员工在该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满六个月不足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这里的月工资指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外包公司开除有赔偿吗

    1734人阅读

    外包员工如被用工单位辞退,通常无法获得补偿。因为根据劳动法规,外包员工与用工单位之间不构成实际劳动关系,用工单位无需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被辞退的外包员工应由其所属的劳务派遣机构重新安排工作。

  • 可以一边走离职手续一边入职吗

    1787人阅读

    在劳动者未正式离职前已接洽新工作机会的情况下,只要两份劳动合约不冲突或给任何一方造成不可逆影响,此行为通常合法。但需注意,若劳动者与前雇主的雇佣关系未合法解除,新雇主可能无法为其提供社保服务。此外,故意招纳与其他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的员工,若因此产生经济损失,新雇主需承担全部连带经济赔偿责任。